常见问题
南宫NG28官网现代园林范例6篇
南宫NG28官网现代园林范例6篇【前言】:我国在园林设计方面不断地将现代以及古典进行比较联系,以便进一步的发展园林的设计技术,近些年有较为明显的加强,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园林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具体的介绍古典以及现代园林设计的基本情况,让读者初步了解现在我国的园林设计的相关情况。
提起古典园林,大家会想到什么,是江南园林的一步一景,还是北方园林的皇家气魄,总之无论哪种古典园林都带给了我们视觉的感动,以及精神的享受。我国的古典园林不仅仅被国人推崇,就连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可小视的一颗明珠,被世界人们喜爱与认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也被世界认为是世界园林的发源地,是世界园林之母,享有极高的赞誉,让我们的民族的文化更为丰富,更为多样,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园林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却又历久弥新的一门艺术,从古代到现代园林艺术令许多文人雅士神魂颠倒,也给我们视觉享受,所以不管何时我们都必须遵守园林艺术的原则,不能脱离了它,一旦脱离,我们所进行的园林设计也就没有精神了。所以现在一般说的园林艺术的精神就是从古典园林而来的,古典园林可以说是现在我们所进行的园林艺术的来源,我们永远不能远离他,脱离他,必须重视古典园林的设计感。
但现在有一个人摆在我们面前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古典园林设计的理念有时并没有被注重起来,并且现在环境与古典园林还是有不太适合的地方,所以如何发展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于现在的园林设计中,不违背园林设计的精神,是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追求的,必须关注的热点。但是现在古典园林设计适用的环境良秀不齐,地区发展不均衡,这不仅仅有损于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发展,不利于园林设计行业的发展,我国现在处于初步阶段古典园林设计的保护,再开发技术还不够成熟,实施的还不是很好,有效的保护古典园林不仅仅可以保障利用古典园林设计技术建造出的园林建筑能够建造的更为符合大众审美,给人美的享受,还可以使得古代建筑的古典园林建筑能在长时间内,不惧风雨的冲刷,不惧环境的变换,都能保持一个环境优良,外观精致的古典园林建筑。
我们国家现在越来越注重建筑与自然相结合,使得建筑不断展现出生态美学,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以及精神的愉悦。所以现在我国在建筑现代园林,并且在设计现代园林时,越来越与时俱进,与现代人的理念相结合,继承着古典园林设计的优点,不断发展现代园林设计技术,不断建造出更多更好的现代园林建筑。
我国提出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不断应用生态美学的原则是十分符合我国国情的,对我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可以提高我国国民的园林建筑更体近自然,颐养身心,还可以提高我国现代园林建筑行业的发展。我们国家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不断吸收其他国家好的优秀的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增强我国的现代园林设计的综合程度,不断在现代园林建筑行业上占得先机,就是在经济大战中占得先机,有利于我国的发展,获取更多的利益。
但是现在摆在现代园林设计的最重点的问题就是我国的现代园林的设计人才并不够多,设计技术掌握程度不够。虽然学习园林设计以及相关人才很多,但是能真正融会贯通,真正能把园林设计技术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的设计人才并不多,使得我们在对现代园林进行设计时,不够现代化,发生问题时,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得不偿失。所以我国应大力加强现代园林设计人才的培养,加大投入教育资金,发展潜在的现代园林设计人才,将教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培养一线的现代园林设计人才。并且现在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不均衡,像是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的地区,吸收新鲜现代园林设计知识的速度会比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快,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也会快不少,长久以往下去,地区间的现代园林O计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不利于偏远或者不发达地区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
因为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发展,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建筑所利用的材料是不同的,现在的建筑材料选择性变多了,比如说现代制作的建筑材料可能色彩更为现代,防腐蚀性强,所以现代园林设计时,可以更符合现代的要求,古代可能会因为建筑材料受限。但是有时可能现代是因为工厂制作,所以现在有的建筑材料虽然可能更坚固,保留时间更长,但是却缺少了精致感,没有古典园林的精致美,所以这也是现代园林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设计的不同点在于材料不同,选择面变宽了,但是精致却少了。
在新形势下的园林设计,不能在故步自封,不能只是传统的思维,我们要不断的开拓思维,发散思维,不断成长我们的园林设计的风格,因为现在我国已经入市多年了,我们的理念也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我们现代园林的风格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园林的含蓄美,并且也越来越简洁大方,越来越西方的影子,风格将东西方融合起来了,如果老是仅仅利用传统的风格来进行园林设计,我们的园林设计的技术是不会进步的,所以我们必须坚持的遵守创新风格的原则,不断地发展我国的园林设计的风格,进而促进整个园林行业的发展。所以古典园林设计与现代园林设计不同点在于风格已经不同了。
我们现在大众对园林设计的风格的喜爱不太一致了,或者有些出入令人,每个人对园林设计的风格都有自己的定义。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从当地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形、地域、绿化等等特点出发,最好能将当地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情怀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入城市园林设计。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古代与现在相同的地区已经变得不同了,有的已经完全不同了,所以当地的需求也不在相同了。并且现在也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情况,对当地的财政收入进行调查,不能为了不断实现太过完美的园林设计而劳民伤财,对当地的经济造成影响。所以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不同点,在于现在与古代的需求不同了。
我国也应尽快提出加快解决在发展园林设计时遇到的问题的发展的措施,不断坚守提出的园林设计的原则,不断提高园林设计技术在园林建筑工程中的利用率,使用率,有效性。真正实现园林建筑不仅仅是在初见时令人惊艳,还能历久弥新,给更多人以视觉以及精神上的感动。园林设计技术为我国园林建筑行业科学和谐发展提供服务,进而加快我国经济的更为快速、安全、稳定的发展,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1]约翰・O・西蒙兹:俞孔坚,王态芳,孙鹏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道家学说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古代匠师们通过高超造园技艺和创造手法,在“咫尺山林”内再现了大自然的美景,达到了“小中见大,以少胜多,闹中取静”令人陶醉的效果。
与此同时,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也留下了淳厚丰富的园林文化。当人们表达渴望追求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时,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而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匾额、雕刻、碑石、文学、书画等文化元素不仅表达着中国古代道家学说的哲学理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还表达了古代造园思想自外而内、浑然一体的设计理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把这些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西式文化的影响下,国人往往过于崇拜西式文化风格,使得优秀的传统设计日渐疏离; 也有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许多设计为了迎合古典风的热潮,而生硬地摆出古典设计元素,从而产生许多不伦不类的设计作品。笔者旨在以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挖掘和解读,探讨现代园林在创新的同时,对古典园林的继承。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结构和生命的科学,它可以运用于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发掘符号的构成关系,并成功地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意义,这是符号学作为结构主义理论工具的价值所在。美国学者培特斯说道: “符号学既是一种批判研究的洞察力,又是一种方。在这个意义上,符号学完全可以作为检验宇宙以及人们对宇宙的理解方式的一种框架。”同时,它也服务于园林设计。
在园林环境中,以一棵树为例,它的树干形状、色彩、叶形、香气、阴影等作为园林环境中的元素,能够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官和心理体验。由此,游园者也根据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审美趋向,对园林环境中的这种类型的树会有一个逐渐成型的审美方式。看其树形姿态是否挺立丰满,叶子是否光泽舒展,花丛是否散发香味,树影是否引起地面的明暗对比等。由于树林本身具有不同种类的树,使人们产生更深一层的思考,产生深层的哲理含义。
同样,用符号学的观点来古典园林还可以发现,园林景观中,小到单体构件( 如亭、廊、桥) 、构件上的装饰图案,大到自然山水的营造,都可以视为符号。用莫里斯的符号理论,以亭子为例进行分析。亭子作为一个建筑符号,它的平面形式、屋顶样式、整体的色彩感,都可以看作符号的所指; 而它在园林的景观、空间构成中所起的作用,它所体现的意境以及蕴涵的文化也是符号的所指。再来看一景区所构成的符号,可以用符号学来分析景区中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的空间组织,布局的手法、原则,并用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演化原则等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比如: 景区建筑选用的材料,呈现的色彩等,这实际是建筑单体符号所指的综合; 景区符号的所指则为景区整体所具有的意义( 意境) ,使游人产生的心理感受等。
中国古典园林能流传至今,并不是因为它只是古人留下的遗迹,而是因为它综合了人们的各种理想,包括物质的以及精神的。位于现代都市内的公共空间,例如城市广场、公园、小区绿化等,这些公共地区都被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更加精细的加工雕琢。由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亲近自然的渴望,使这些场合的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愿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在的园林设计越来越体现人性化的自然。这与中国古典园林深深浸透着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非常接近。
再来看古典图案,平时稍加留意,便可看到,无论是一件小小的艺术品,还是住房建筑,古典图案都是无处不在的。古典图案与现代设计之间有不可割舍的情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只要还在进行艺术创作,那么传统文化的影响是肯定存在的。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被很好地应用,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人们不但能从传统文化里找到设计灵感,并且可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设计元素,这样就使得传统文化能得以传承,也丰富了设计元素。
由古典园林逐渐发展到现代园林的过程中,人们的视觉、思维也进行了符号组合、转换与再生的操作过程。这一过程说明,对于古典元素符号,可以在思维上、造园手法上、景观元素上进行借签。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 如“天人合一”、“物我一体”、“道法自然”等。同时它也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也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合理地将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伴随着诗词歌赋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呈现的意境与古典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但园林意境不等同于文学的意境,它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园林意境是园林设计者刻意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氛围,是欣赏者和批评家衡量园林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也是园林艺术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对待现代园林,承袭营造意境的手法有益于文化的传播,使人游园其中产生不同的情怀,并且为服务于大众的园林景观产生情趣之美,比如: 园林植物中的松树表达高洁、坚韧的品格,同时还象征着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长亭多传达离别情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当诸多符号携带着不同的含义融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其独特的意境。在园林中恰当地使用这些含有特指含意的符号,也是现代园林营造意境的一种方法。
在别致的留园设计上,意境的表现可谓非常独到精妙,如其中一景点“小蓬莱”,仿造的是传说中的逢莱仙岛,渗透出园主淡泊处世的坦然意境( 图 1) 。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经了许多年代,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这些造园经验包括构图艺术原理及造园手法,它们对现代的设计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如怎么处理分割空间的手法,空间的对比、起伏与层次,引导与暗示的手法,空间的疏与密、虚与实的组合,空间的主与次、内与外、围与透的关系,以及如对景、借景、障景、衬景、框景等一些造景的艺术手法,这些手法都是通过变化的空间来营造景深感,以巧妙地解决“小中见大”的空间拓展问题,与中国园林所依存的自然和现实条件是相吻合的。例如,长沙某住宅区的整个格调是仿苏州园林,内置的景观有许多景点都运用了古代框景、对景等造园手法,这些造园手法不仅给园内增加了古典之美,同时也解决了自然与现实条件的不足( 图 2) 。
中国的古典园林在经过漫长的历史经验积累,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景观元素。其中包括建筑样式、符号、动植物、图腾等形式的图像,以及一些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景物和一些组合。这里所说的“从景观元素方面借鉴”是指以现代功能为基础,将古典景观元素进行解构后重新组合和搭配,而后成为园林中的新元素。不仅体现了现代园林的功能性同时传递了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并呈现出现代景观设计中所要传达的意境。如某楼盘上的屋顶花园,其景观是使用我国历史悠久的象棋棋盘进行符号元素借鉴,做成了一个小的露天广场,棋子可观可坐,是古典与现代结合的成功例子( 图 3) 。
现代园林工程师要深入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深入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发展的影响,将其造园思想、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现代园林工程师应该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中国传统园林,置身其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以更好的吸取她的造园精髓,保留其“天人合一”、“物我一体”、“道法自然”的思想。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以期达到在园林设计发生创新的同时,又保持对古典园林的继承性。
中国传统建筑拥有着辉煌灿烂的悠久历史,然而现代建筑却渐渐走向西方化,如何将传统的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恰当地表达运用?一直困扰着当代的园林建筑设计师。本文将以苏州博物馆为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分析贝聿铭先生的作品,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解决这一难题。
粉墙黛瓦是传统苏州民居的主要色调南宫NG28官网,素净、淡雅是它鲜明的特点。这一传统建筑色彩的形成是由于吴文化的长期孕育。因此,苏州博物馆也沿用了这种带有明显地域性的色彩:粉墙黛瓦的格局,加上经过简化的灰色边饰,带着浓厚的苏州韵味。
苏州古城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高度都是被严格限制的,这是为了保证苏州古民居不至于被淹没在城市高楼的丛林里。因此在设计苏州博物馆的过程中,贝聿铭先生遵循了“不高不大不突兀”的原则。将博物馆展厅大部分布置在地面一层以及地下一层,使建筑的总高度控制在16m以内,遵循了“不高”的设计原则。在平面的组织设计中,贝聿铭先生利用“庭院”进行空间的组织和围合,将展厅空间分散布置,从而保证了建筑群体“不大”的整体外观形象。为了真正做到“不突兀”,在总平面的布局上,贝聿铭先生进行建筑空间设计的加减法处理,使博物馆的平面完美地与苏州古城城市规划融为一体。
贝聿铭先生在苏州博物馆设置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个小庭院。庭院的布置,使得庭院与博物馆主体建筑交相辉映,实现了室内外空间的融和。另外,贝聿铭先生不拘泥于传统园林惯用“曲径通幽”式的空间布局手法,而是采用直线形式。这样既满足了博物馆布局的连贯、流畅,又赋予了博物馆新的时代气息。
博物馆庭院以水景为主,利用八角形的平台和凉亭作为庭院的主要元素,采用折线形的石砌桥,配以少而精的绿化点缀。这些庭院的布置颇有姑苏韵味,但又不拘泥于传统苏州园林的表达方式,就如安藤忠雄先生所说的“我们对传统园林建筑文化的传承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精神”。
在整个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中,细节的处理更是对彰显博物馆建筑的古典韵味功不可没。主要体现在:
苏州博物馆的屋顶采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组合,这一元素无疑是对江南民居构架的抽象体现。材料上贝聿铭先生用黑色花岗石代替传统苏州民居的小青瓦,花岗石在雨天时呈现黑色,在干燥时呈现灰色,与苏州传统民居的粉墙黛瓦在色彩上保持一致。小青瓦耐久性差、需经常更换,成本高。贝聿铭先生选取花岗石这一材料克服了小青瓦的缺点。
叠落山墙又称为马头墙,它的特点是两侧的山墙高出屋面,随着屋顶的斜坡而呈现阶梯形。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特色元素,有些现代建筑为了体现古典韵味而刻意抽取传统元素并照搬到现代建筑中,很多时候显得不伦不类。
在博物馆的设计中,贝聿铭先生没有照搬传统马头墙的形式,而是进行了创新。他首先对马头墙进行抽象和简化,进而融入了自己的特色。追求神似而不是简单的形式模仿,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贝氏马头墙”。
博物馆在其内部空间中广泛地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框景和借景的开窗方式。结合小庭院开设的四边形、六边形、梅花造型以及雕镂的花窗,样式灵活多变,精雕细琢,不仅给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带来了柔和的光线,更使景与景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交融,体现了“移步换景”的造园境界。
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贝聿铭先生认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假山已经达到巅峰造极的程度,很难超越。因为为了将假山设计得有新意,贝聿铭先生另辟蹊径,他避开苏州园林假山的“皱、漏、瘦、透、丑”,进而将假山作为一副山水画进行创作,以壁为纸,以石入画,让人们耳目一新。
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分析苏州博物馆,我们不难发现贝聿铭先生在规划设计苏州博物馆的时候并不是照搬照抄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古典元素,而是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在里面。首先是将传统园林建筑进行抽象简化,进而融合进新的现代元素转化成新型园林建筑。
园林是社会经济、、文化的载体,它受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制约,特别是意识形态中价值取向的影响,同时,园林的发展与社会价值取向是有一定的互相性,园林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提高。在当今全球化到来的时代,就是要克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带来的急功近利和过度盲从思想,创造出符合社会与人需要的园林形式。本文试从影响园林发展的几个方面,来探求现代园林发展的新思路。
一、意识形态中价值取向一直决定着园林的形式与内涵园林艺术的发展与变革,总是在对过去的继承与否定中进行的。我国的现代园林就是通过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扬弃”中逐步实现的。
1、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与发展我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也就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佛教传入中国,当时立寺成风南宫NG28官网,有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的壮观。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极明显反映出主人的意识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唯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折射着当时社会人为思想。
2、园林社会价值取向更多地反映在哲学思想上东西方造园艺术的差异,主要是由其哲学差异产生的。自古以来,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然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即使是在美学还未形成体系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哲学体系支配下产生、发展的。在西方,尽管一直贯穿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的斗争,但不论哪一派占上风,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自然会把美学建立在“唯理”的基础上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就充分体现这一本质。中国古典园林则深受绘画、诗词等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没有专业的造园家,许多园林则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经营的,这使中国古典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感彩表现为自然式山水园林。这种绘画与诗文的影响,直接反映当时文人的思想,反映着当时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表达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符合当时社会的哲学要求。
3、现代园林中的社会价值取向现代园林是当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思想、现代艺术、园林水平及人们生活方式在环境中的充分表现。
建国初期,我国园林基本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纪念园,也都是走游园的路子,这符合当时的人文要求。园林的起点与规模的发展,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需求。当时建立的多是封闭综合公园,并且多有圈养式动物园,还有一些简单的游乐设施。这种形式与当时较低下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一致的。随着经济文化艺术及现代科技发展了,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乐,还对精神需要有了更多的追求,这样出现了各类不同的园林形式:主题公园、专题类公园、近民式的小游园、适应不同活动要求的广场,甚至如高尔夫球场等,这些园林形式是同当前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讲求生态效应,与人们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更多审视人类在自然界中地位,这一深层次上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文化决定园林发展的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要变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在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明确了意识形态中的价值取向对园林建设的影响,要求我们在运用现代观念造园中,进一步全面了解社会价值体系,进一步明确园林设计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力争避免我国现代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燥动思想,避免急功近利和过度盲从。
1、片面追求政绩工程的消极作用政绩工程在现代我国大多数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往往有这样的现象,有些领导出差归来,大讲人家城市发展之先进,接着找两个设计人员,天南海北走一遭,回来照葫芦画瓢,搞项目如游园、大同小异,设计没有特色,多数掺入领导意图,不经讨论,显示不了地方文化,地方风貌,经不起历史检验。
我们在园林建设中,首要的是明确现代园林定位一定要符合地域特色和人文思想,园林是活的,一棵树一根草都折射出设计者的匠心,但政绩工程是领导意志的体现。
例如,前些年大连市首先采用了大面积草皮来造景,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风貌……草皮造景,往往可形成大面积开敞空间,有一种气势;而且草皮来的快,转眼成景,不久全国上下,大江南北,都兴起了植草之风,广场公园自不用说,连社区小游园也言必谈草皮,根本不问当地的实际,等到大连出现浇水危机后,全国上下自然也无法幸免。
还有政绩工程往往都有一个突出主题的载体,特别是园林雕塑。园林中使用雕塑自古就有,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遍地开花”。自深圳出现“拓荒牛”后,全国各地效仿不穷。今天你牵头牛,明天我就拉匹马,或栓头羊,更有甚者,会上一座连设计者也弄不明白的东西立在园内怎么看怎么别扭。根本不考虑当地的文化与地域特色。政绩工程对经济的浪费也是惊人。一任领导一任想法,有的道路、游园甚至随着领导变化两三年换一次,这样劳民伤财给社会造成影响。
2、用健康的价值来指导园林的发展现代园林不能一味强调好看,也不能过份强调其国际性与旅游效用,应着力于现代社会的人文要求,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我们在建园林过程中,一定要符合人们对自然融合的迫切要求,要通过造园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引导人们回归自然。生态型园林就是顺应这种趋势产生的。生态型园的基本要素是生态量和系统的恢复力,它符合人与自然的关系,符合当地环境与自然群落特点,符合自然的演变与更新的规律。
现代园林形式是多样的,在符合生态效用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当地的人文与自然历史,应具有地域的特异性。笔者就铜陵市的园林规划来说明地域性要求。
铜陵市是一座依山傍江的中小型城市,是以铜开采与冶炼为支柱的工业型城市。铜陵市的园林规划就应充分考虑山水要件,突出其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以古铜都文化史为隐线,着力塑造唐代大诗人李白心目中的灵韵山川: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设计的园林基调应以长江为衬景,以道路绿色走廊为连线,辅以公园广场、游园为点缀,创造大园林景观,以实现绿掩铜都的理想境地。同时,现代园林应在生态经济与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与人们普遍要求回归自然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应立足于现代、高于现代,着眼于社会发展和人们享用的公共环境来辅助城市建设,以求城市生态进步,造福人类的空间。
三、在现代园林中融入全球化战略全球化战略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指在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等融合过程。
现代园林的全球化战略实际上就是东西方园林思想与技巧的高度融合过程。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本国园林的世界认同性,二是对世界园林思想、方法的认知性。
近年来,在国际广泛交流的推动下,园林建设与发展的新视点、新思维大量涌现。在城市园林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上,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花园城市观、森林城市观、山水城市观。这些新的观点,也大大超越了人们以前的园林观念,将城市园林引向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了解园林建设的全球趋势,就能在深层次上了解影响和制约园林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认识促进园林建设的根本动力。
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要求,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继承与“拿来”都有一个“扬弃”的过程。
比如在公园建设中,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南宫NG28官网,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包容性、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新景区。
保护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物生息环境的保护和新的生物生息环境的创造;保护城市中具有地带性特征的植物群落,包括有丰富乡土植物和野生动植物栖息的荒废地、湿地、自然河川、低洼地、盐碱地、沙地等生态脆弱地带;保护乡土树种及稳定区域性植物群落组成,有节制地引种;在发展人工草地的同时,保护野生草花与杂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等。
只有应用生态平衡原则创建的生态系统才可能稳定,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协调绿地系统与自然地形地貌的关系。应用生态位原则,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应用互惠共生原则,尽可能将共生植物栽植在一起,而将生化相克的树种分开种植。例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则不宜种植在一起。
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植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引种和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例如水杉为中国特产,原产地很窄,但引种地区可以很宽,而且在某些引种地区比原产地长的还要好。
统一规划城市绿地,在城市中心区和边缘区之间保留绿地,并用绿地环绕市区外缘。营造公共绿地时,尽量少建园林建筑和小品,以提高绿地率。营造生态风景林时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安排各林种的布局。北方受风沙困扰的城市应该发展防风固沙林;黄土高原、山区及江河沿岸的城市应重视营造水土保持林;干旱缺水的城市要建水源涵养林;干燥炎热地区的城市应建设用于气候调节的林地。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风景园林事业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首先要加强学科的建设,加强学术研究工作。学科的发展要讲求学科体系的发展,形成学科集群,发挥专业和综合的作用。经过多年努力,风景园林已和城市规划、建筑学并列作为大建筑学科的三大分支之一。
2.1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几十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
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
2.2现代园林景观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以“人”为本,经常见到大家提,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
各大城市都有广场,广场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树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让人进。雕塑巨大让人们窒息,比例关系和控制范围考虑不足。现代园林景观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不能违背自然而行,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们的设计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承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就没有进步。不同的时代要留下不同的符号。
面对开放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面对各行各业、尤其是境外设计师的激烈竞争,中国的风景园林师如何提高行业的门坎,并确立自身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如何抵御外来文化的全面入侵与占领,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研究借鉴西方先进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本土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认识,营造既符合“全球一体化”趋势、又具有本国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完全丧失自我,以致被世界文化所淘汰,是每一个中国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大量的园林景观建设项目和低劣的设计施工水平,造成中国现代园林景观整体行业欣欣向荣,设计作品却粗制滥造的矛盾局面,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园林景观行业的健康发展。学习、研究西方现代园林景观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推动中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然而,无论是学习西方经验,还是继承中国传统,都应以科学、严谨、全面的治学态度,注重其内涵与本质的研究,反对各种形式的断章取义、惟我所用。
近几年,由于园林建设受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导致相关施工单位愈来愈多,不过这些单位缺少相应的高素质人才,部分公司虽然有一定的专业设计人员,但是了解栽培管理的园艺师较为缺乏,并且许多工作人员都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缺少工作经验,施工图纸大部分是按照国外园林,没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在建设园林时,施工方太过重视自身的利益,工作人员很多都临时聘请,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导致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由于我国园林建设起步较晚,受到国外园林设计的影响,再加上建设方过于重视经济收益,导致我国大部分园林建设项目过于重视图案美,因此主要采用草坪植物和色彩鲜艳的地被植物,但乔灌木的种植较少。许多园林建设采用草坪上种植几颗大树,这种办法是由于草坪形成的景观有很大的观赏性,并且容易成活,经济收益也较大。但是园林树木成本高,栽培过程繁琐,很多树木也需要进行修剪,不能很快产生效果。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建设方注重经济收益,导致园林建设一般选取价格高并且容易成活的植物,甚至有的地方种植一些和地域气候不符的植物,也并未在周围种植灌木,因此就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绿色环境,不能起到良好的空气改善效果。
目前的城市化建设工作只关注建筑物,却并未对园林建设给予应有的重视。近几年,各地政府加大对园林建设的支持力度,进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城市的空气质量得到很大的改善。不过大部分城市的园林并没有自己的特色,只是抄袭别人的理念而建成,导致城市的魅力并未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各地政府需要努力建设富有当地特色的园林,进而加快自身的现代化进程。如此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的魅力,进而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一直以来,园林建设都被当成非营利性的工作,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不过通过调查能够发现,园林建设不仅能够产生盈利,并且还产生以劳务和服务方式出现的第3种性质,比如园林绿化业因此而产生。因此园林建设不仅能够提升社会经济收益,比如苗木、花卉、公园、行道树等,还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需要严格落实园林建设管理工作,进而让这些优点得到充分体现。
有关研究人员觉得能够把公园、绿地、行道树或者把整个园林建设体系都当作商品来开展思考。由于园林建设具备多方面的性质,具备多收益和多种经营策略的优点,因此能够把园林建设归属于综合型产业。园林建设不仅具备商品的一些特点,同样也具备自身独特的属性,因此有关工作人员为把园林建设和商品区分开来,把其称作公共商品。需要充分考虑园林建设的有关制度和工作需求,把其性质有效地区分开来,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开展园林建设管理工作。主要目的是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有关部门在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后,需要充分体现园林的内在潜力,采取有效的经营策略,实现较高的经济收益。我国目前正处在发展阶段,因此不会有太多的资金来投入园林建设,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充分体现园林建设的重要作用,在营造出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实现较高的经济收益。
在开展园林建设时,需要转变其非营利性、不能产生经济收益的落后理念,充分体现园林工作是两个层次的生产劳动,具备着增值性和服务性。因为公园、绿地、行道树具备着可再生利用的特点,因此园林在建设投入使用之后,有关人员对于植物的养护修剪所开展的工作,是属于社会必须的生产性劳动。养护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园林植物的健康成长,让园林的价值获得进一步的提升,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高的经济收益。因此在开展园林建设管理工作时,需要转变原先的园林养护管理不能产生经济收益的落后观点,承认这种工作能够产生的经济收益是投入资金的许多倍。所以植物年龄越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越大,因此需要尊重园林工作人员的生产劳动,进而实现更高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