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黄志军:借鉴新加坡经验 致力绿色崛起 创建园林县城2011年11月5日—11月19日,赴新加坡进行了长达15天的考察学习,作为林业局局长,我着重考察学习的是该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新加坡自1965年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后,仅仅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建设成为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赢得了“花园城市”的美称,因此,新加坡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独特思路和政策措施对我县园林绿化建设、定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新加坡是东南亚马来半岛最南端一个热带海洋性气候的城市岛国,气温常年在25-35摄氏度之间,降水量充足。由于不断的填海,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到2010年6月,国土面积由最初的200多平方公里达到了707平方公里,人口508万。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南口,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隔海相望,北与马来西亚相隔柔佛海峡,以长堤相连,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之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计算机硬盘生产国、钻井平台生产基地和集装箱码头;第三大炼油基地、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第五大外汇储备国、亚洲第二大金融中心;2000年全球国家竞争力排名第一、廉洁度排名与丹麦、新西兰并列世界第一,其发展经验成为发展中国家效仿的典范。2010年,人均GDP达48000美元。
新加坡在城市建设初期,就引入了花园城市的理论,其目标是建设一个在花园中的城市 —— 一个国际都会与热带园林交织的空间,而在其中的公园绿地都有绿廊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网络覆盖全国。40多年来,新加坡一贯坚持这个目标,目前已基本形成。反观其建设过程,大概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六十年代,即建国初期,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绿化覆盖率,在道路两侧、空地上大量种植生长快、树冠大的高大乔木。
第二阶段:七十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加强环境绿化中彩色植物的应用,强调特殊空间(灯柱、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等)的绿化,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开展停车场绿化。
第三阶段:八十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管理,引进更多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植物种类。
第四阶段:九十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的公园,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遮荫树的种植,增加机械化操作程度。
通过这四个阶段工作,人平绿地达到了2.5m2,城市内有20公顷以上的公园达到44个,0.2公顷的街心公园达240多个,1个植物园和1个自然保护区,高大乔木51亿株、灌木151亿株,总体绿化占地面积约为420多公顷,总体感觉就是城市建筑物长在森林中,形成了立体的自然和谐的美化绿化景观。
新加坡在城市总体绿化布局中,就制定了绿化串联计划,即利用排水渠道、防护绿带和河道系统等,通过环境的提升把主要公园、自然保护区、天然绿地以及主要景点、活动枢纽、交通枢纽连接起来,在整个国家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网络。这样一来可以为人们提供了享用绿地环境的方便和安全,又可以为飞禽提供安全的迁移通道,改善城市中飞禽的栖息环境和城市环境生态素质。目前,串联绿地已达100公里,预计到2015年将达300公里。
新加坡各个城市功能区,园林绿化风格也迥然不同,这得益于新加坡实行的绿化个性化方针,包括树种引进计划和树种改栽计划。在公园,广植开色彩鲜艳花朵的树木,供游人观赏。围绕集水区和自然保护区的高速公路和干道,则以热带雨林树种为主。沿海干道或高速公路植被以多种海边常见植物,如椰树和棕榈树为主,以营造海边景致。昔日乡村地区的干道,栽植以果树和草坪为主。对于门户地区,则栽以具有象征门户特色,整齐高大的树列,配合环境设置如雕塑、喷泉或水池的附属景观。在居住区,新加坡绿地与国内居住区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绿化布置方式,他采取外向型布置的方式,即将住宅布置在地块中心,绿化四周环绕,不但居住区的人能够享受到,居住区外的人也能感受到。
新加坡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经历了绿化—美化—多样化—艺术化的过程。绿化的主体是乔木。通过快速而大面积种植、移植树冠浓密的树种,初步改善了生态环境,如遍布全城的为市民遮风蔽雨的雨树、黄兹质柱木、大叶桃花心木、印度紫植等高大乔林。其次是灌木、亚灌木和草坪,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群落;此外,还在绿地、天桥种植了开花乔木、小灌木以及花形色彩极其丰富的观花植物。如:芭蕉科,杜鹃、鸡蛋花、兰花等,通过多种手段丰富了园林植物层次,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绿色服务”。
除了少数的精品园区以及景观大道外,新加坡的绿化很少见到平板规整的绿篱、灌木、草坪、行道树,无刻意修剪的痕迹,尽可能使植物品种保持自然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在保持自然风貌的同时,减少了由于大量修剪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从而造就了新加坡既疏朗大方又自然朴素的总体城市绿化景观面貌。
新加坡园林绿化建设的成功,国家园林局功不可没。1967年新加坡政府订立了“花园城市计划”,由总理公署直辖的“花园城市行动小组”负责监管。1976年成立公园育乐署,负责全盘事务,国家各部、各局皆成立园林组,接受公园育乐署的专项领导,全国立体化推动落实花园城市的概念与计划。1996年国家园林局成立,隶属于国家发展部,负责规划、建设与管理植物园、公园、自然保护区,教育、研究以及推广园林休闲活动,以建设花园中的城市为目标。
新加坡政府为实现其花园城市的目标,制定了完善的法律规章:要求任何部门都要承担绿化的责任,没有绿化规划,任何工程不得开工;任何人不得随意砍树,包括自家土地上的老树;住宅小区的绿化必须达到总用地的30%—40%;在规划管理中,要求报审的施工图中增加园林绿化设计;一年内不开工的土地必须绿化等等。对于破坏园林绿化的行为,新加坡的处罚非常严厉,如偷砍一棵树,不但会被处以天额罚款,还会要求其必需种植上百棵的原树种的树木,严重者还会被处以刑罚南宫28。
新加坡如此大面积的绿地面积,多样的植物种类,必然给绿化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为此,新加坡广泛的开展国际合作与培训,结合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园林综合管理系统、植物检测程序、公众评估系统、植物生理资料库等,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每棵树的地点、种类、年龄、每段时间的施肥、修剪、喷药等情况。同时,新加坡拥有一批专业的植物师,对植物的病虫害及生态情况进行监控,实施科学管理。
新加坡从小就开始培养公民的绿化保护意思,并且每年都会举行大量的有关绿化保护的公众活动。包括每年上千次的学生与公众观光与论坛,上万学生参加的小学生生态与自然教育实习、小学生生态湿地学习项目等。还会邀请社区自愿人士参与园林绿化规划建设计划、园林领养计划、家庭园艺培训计划等,使全民参与到绿化保护中来。目前,新加坡全国已经形成了全民规划绿化、建设绿化、宣传绿化、保护绿化的氛围。
第一,绿化管理的法制化程度相对较低。一是绿化规章制度不健全。有关绿化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健全,造成某些管理行为无章可循的现象,提高了管理成本;现有的规章制度存在规定过于原则、抽象,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而在新加坡,绿化法规对绿化管理有着详细的规定,要求所有部门都必须承担绿化责任,所有工程没有绿化规划、园林设计不得开工。二是行政执法强度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绿化养护的难度增大,管理的质量受到影响。而在新加坡,绿化执法的力度非常强,乱扔垃圾、攀折花木、破坏草坪等都会受到重罚。违规者会被有关部门召去充当反面教员,穿上标志垃圾虫的服装当众扫街。三是绿化法规宣传教育不足。在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对市民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培养,一方面通过严厉的执法警示市民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和组织公共活动培养市民的绿化意识,提高公民的绿化守法意识和公共道德;同时鼓励公园管理局与学校合作,让学生参加部分公园绿化的养护工作。
第二,绿化管理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一是绿化管理和养护的市场化程度低,导致管理权过度集中,政企不分,管办不分,管理体制问题严重,政府具体管理部门一方面工作负担沉重、压力过大;另一方面效率不高、成本不低。而新加坡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政企分开,政府和社会出资,由专业化的绿化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运营,进行管理和养护。二是绿化管理投融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低,产生绿化管理和养护经费的短缺问题,导致绿化养护手段粗放、技术陈旧、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而新加坡政府则致力于通过市场化方式,鼓励非政府组织介入城市绿化管理的投融资,以积极谋求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对绿化建设和养护项目的资金支持。
第三,绿化规划和实施制度不完善。一是绿化规划的超前性和科学性不够。规划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体现得不够,绿化与城市历史、文化、建筑、雕塑和居民休闲运动的融合度不高,城市绿色网络尚未显现,许多绿地处于分隔状态,限制了绿地生态效应发挥;群众对绿化规划及实施的参与度比较低。而新加坡绿化规划的确立,要经过专家科学论证和居民听证;信息化技术被普遍应用于新加坡园林规划和管理中,国家公园局为其所管辖的每一棵树木都建有档案,通过计算机检索就能对其植物品种、数量及生长状况有较全面了解。二是绿化规划管理和实施的质量不高。存在规划、建设两张皮的问题。绿化规划的执行程序不严密和监察力度不足,尤其是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绿化规划管理标准。新加坡在规划管理中,对绿化规划的实施进行严格的监察,并制定详细的技术标准。
第四,民众绿化意识和社会参与度较低。一是部分市民保护绿化的意识不强,践踏绿地、攀枝摘花等现象屡禁不止。二是市民直接参与绿化建设的程度低,服务于城市绿化建设和养护的公益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也相对薄弱。而新加坡绿化方面的非政府组织十分活跃,他们与政府、媒体和行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致力于教育和提高公众绿化保护意识、长期开展绿化建设、养护等活动;新加坡环境发展部每年都举办为志愿参与环保的团体与青年颁发“绿叶奖”活动,鼓励公众和组织参与绿化管理。
第五,与众不同的个性不鲜明。一是存在跟风现象。由于我县城镇建设发展步伐缓慢,配套的园林绿化也相对滞后,而且在建设规划方面因我县是林区大县,周围绿色无处不在,造成布局和定位不高,在设计上还是模仿外面的风格,并且许多园林绿化模式雷同,这种设计对于自己欣赏可以领略一种异域风情之感,而对于来安的异乡人,这千人一面的设计勾不起惊叹,也留不住记忆。二是人文景观绿色相衬不够。我县的人文景观较多,但大都没有人为地从美学的角度对景、色、调进行整体的、和谐的再塑造,降低了人文景观瞻仰的可观性和内涵。三是大江大河、重点道路、国家级的公园、湿地和自然保护区迥异的风格没有彰显,还需进一步培育和打造。
新加坡的园林绿化建设虽然其所处的人文背景、地理位置、经济条件都与我县有大的差别,但其发展的理念和管理措施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从新加坡园林绿化建设经验看,建设目标应该宏远,再确定具体措施,分步实施。因此,安化作为全省林业重点县和拥有三个国家级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山环水抱优美独特的自然轮廓,再加上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的文化传承,在园林绿化和生态建设上,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的建设,用独具匠心的构思、季季变换的林相、珍稀名贵的树种装点锦绣安化,在交通日益向好的不久的将来,把安化打造成湖南长株潭等较大城市的“后花园”和“休闲之城”,快速融入我省南岳衡山-花明楼-波月洞-张家界-凤凰东西旅游圈。
城市绿化系统不是分割开来的绿点,而应是串联起来的一个有机整体。在公路、铁路南宫28、河岸、高压线等两侧控制相应宽度的开敞空间,在开敞空间内,结合地形,精心设计绿化方案,合理配置树种,要特别注重形成安化特色,展示安化的形象,远景近景要和谐舒适,花草树木要相得益彰。对公园绿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要采取封育和补造的办法提炼特色。森林公园要把山中有湖、湖中有山、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的“高峡平湖”特色景观;巧夺天工的溶洞景观;茶马古道景区遗留的原生态的高山民居风光和峡谷风光,进一步用园林装饰手法进行点缀,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湿地公园要加紧消长区水生动植物的研究推广工作,力争早日在湿地两岸形成树影婆娑、水草丰美、鱼翔浅底,禽翱绿洲的湿地优美风光带。自然保护区重点加大保护力度,使古木参天,涧水长流、禽兽遍野的景象更“原始”,更迷人。今冬明春,以创森工作为重点。突出搞好六大工程:一是县城中心区造林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加大县城“二区二园一带二街”(“二区”是指县城北区和南区; “二园”是指萸江森林公园和月形山森林植物园;“一带”即加快县城滨江两岸绿化风光带绿化美化提质改造;“二街”是指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高标准建设黄沙坪黑茶文化街和唐家观复古街)建设力度,在重点城镇营造一批城市“绿岛”。二是县城郊区造林绿化美化工程。以木子、、中砥、青山园等四大管区为重点,全面改造低效残林,消灭宜林荒山,提升县城“绿肺”功能。三是绿色村镇造林绿化美化工程。加速推进“建绿化家园,创富裕新村”创建步伐,继续实施“三边”造林工程,身边增绿工程,开展林业科技进村入户示范活动,加速绿色村镇造林绿化美化进程。四是绿色通道造林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加强对S308线的绿化美化,着力解决沿江风光带特色不足、林带不宽,缺林断带的问题。五是庭院小区绿化美化工程。今冬明春先期在嘉禾、中伟等新建小区开展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体绿化试点,在滨江大道堤岸开展垂直绿化试点,并以试点为示范,逐步在全县推广;对已规划新创建的5个省级“园林式单位”和8个市级“花园式单位”,在今冬明春完成申报工作和各项创建内容,到2012年底,全县80%以上的单位庭院、街道社区和居住小区实现绿化达标。六是推进森林文化建设工程,提升城镇森林文化品位。
1、加大规划管理力度。由县人民政府出台《安化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立规范的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同时,建设规划局和林业部门要建立协调共管机制,严格绿化方案审查,对没有绿化规划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南宫28。对“绿线”范围内的园林绿化用地,包括街道绿地、单位庭院绿地等,不得改作他用,更不能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此外,还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调节各方利益与冲突,约束市民爱护绿化、保护绿化,确保园林绿化建设行动的顺利进行。
2、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充分利用高校及科研单位,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大科研投入,一方面攻克在园林绿化建设、保护上存在的技术性难点,实现园林绿化的科学化发展,另一方面培养大量专业化人才,确保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在以乡土树种为主打绿化苗木的基础上适量引进外来植物,丰富安化园林绿化景观,通过植物的多样性,充分体现安化绿化个性。
3、加大资金筹措力度。高品位的园林绿化建设必须有雄厚的专项资金作保障。要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手段,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市场融资为辅”的多层次园林绿化建设筹资渠道。政府投入可以每年从城市维护费、财政预算经费、房地产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建设资金,市场融资以拍卖土地、出售冠名权、租赁使用权等多种形式,盘活城市可利用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源,不断积累城市绿化的发展资本。同时,充分利用国家重视生态和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支持,破解我县园林绿化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绿化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做到专款专用,杜绝截留挪用,堵塞跑冒滴漏。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拓宽视野、积极参与、关注支持园林绿化建设。爱绿护绿教育要唱响旋律,县委、县政府要将城镇绿化作为城镇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将生态宣传教育、增强全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社区、居委会要组织开展“全民建绿、自觉护绿”专题教育,城区各小学要将爱绿护绿作为小学生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良好的爱绿护绿意识。同时,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通过实际行动,使广大市民的爱绿护绿意识有明显增强。
5、加大生态与生存矛盾的解决力度。一方面,努力扩大林内增收渠道。积极争取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和巩固退耕还林后扶、石漠化综合治理、长防林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资金,大力发展楠竹产业、绿化种苗产业、茶产业和名特优水果产业,实现“以林养农,以林增收”的过渡。同时,拉长产业链,走加工增值的道路,吸引和鼓励投资林产品、药材深加工,实现多次增值。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林外增收渠道。大力开展生态旅游业、种植业与养殖业。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多渠道增加林农收入,减少靠山吃山、砍树为生的群体,缓解生存与生态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