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官网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亮丽底色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全国召开之际,人民网《“财经眼”》系列报道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从经济目标、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角度,集中采访一批代表委员、权威专家、行业领军者,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溯长江而上,葛洲坝、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6座梯级水电站伫立水中,串联成串,构成了一条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在广东,碧波荡漾海面上,一排排白色风机高高耸立,阳洲三海上风电项目每年可生产15.5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在内蒙古,昔日沟壑纵横、植被覆盖度不到25%的“鸡爪子”山已被改造为绿色矿区和万亩良田,植被覆盖度提高到80%以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多位代表、委员和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保障能源安全、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需要,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催生发展新动能的途径。要发挥煤电基础保障和支撑性调节性作用,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力度,擦亮美丽中国底色,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是主战场。“一方面,要立足我国‘富煤、缺油、少气’资源禀赋和2022年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56.2%、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现实现状,全力发挥煤炭兜底保障基础性作用,先立后破,科学有序,做好煤炭低碳清洁开发这篇大文章,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党组、董事长刘国跃说,另一方面,能源央企还要积极对标对表“双碳”目标,充分发挥我国新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落实“两个联营”政策机遇,多元化、快速化、规模化、效益化、科学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做好煤电与新能源协同优化组合,大力推进绿色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党组、董事长温枢刚表示,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电力供给布局,形成“横向多能互补跨区互济、纵向源网荷储综合平衡”电力供给格局;严控煤电增量,提高存量高效煤电机组利用率,促进和支撑清洁能源发展;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实现清洁电力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同时引导全社会加速向绿色低碳发展。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光伏相关企业超 55.6 万家,2022 年新增注册企业超 13.8万家,年度新增注册企业增速33.87%;风电相关企业超 6.8万家,2022 年新增注册企业超 1.5万家,年度新增注册企业增速 28.21%。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这更加坚定了绿色发展信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电党组、董事长江毅表示,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统筹布局电力源网荷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把水风光电作为“十四五”增量发展重点,跑出绿色低碳发展“加速度”。
全国代表,大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张赫表示,要做好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建议加快“风光气储氢一体化”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实现油气和新能源高质量协同发展,提升能源供给能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认为,在推动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中,要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降低火力发电煤耗,减少碳排放和有害物排放;推动火力发电和新能源组合优化,发挥火力发电调峰、兜底作用,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通过技术、管理模式等创新,确保新型能源体系安全、经济、高效运行。
“推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在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同时,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与可靠水平,形成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有效替代;协同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推进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多元化系统化地保障能源安全;加强能源互联网、大规模储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提升新型能源体系区域间互联互通的能力,发挥信息技术优化能源配置领域的应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
“当前化工园区逐步成为石化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主要载体,是行业碳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场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化学、董事长戴和根认为,要创建低碳示范化工园区,探索通过氢能、光能、风能、核能与化工园区耦合等新技术实现化工园区的碳中和。
“作为新一代核能先进系统,高温气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高、蒸汽参数高、可高温热解制氢等优势,可在高温热源供应、退役煤电替代、绿氢高温制备、海水淡化等不同场景下,提供各类绿色低碳解决方案。”温枢刚表示,建议开展高温气冷堆不同应用场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一台高温气冷堆可以提供3600吨/小时高温蒸汽,与热化学制氢工厂匹配,可满足180万吨钢/年的能量需求,相比同等规模的火电机组,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42万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董事长卢铁忠介绍,要加快高温气冷堆石化耦合与制氢示范项目落地及产业化推广应用,推动高温气冷堆与该区域的石化、钢铁等高耗能企业耦合发展,推动高耗能产业脱碳。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需要为各类终端用能提供绿色低碳替代方案,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推动电能替代。“特别是在工业、建筑、交通等耗能领域,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温枢刚说。
“推广船舶使用LNG作为燃料,对促进水运行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海炼化大榭石化副董事长王志良认为,要完善国际船舶LNG加注基础设施,助力航运业绿色低碳能源结构转型。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在全国代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看来,当前农村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较低,建议制定乡村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发挥光伏建筑一体化优势,为农村建筑提供更多绿色一次能源,助力乡村低碳发展。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缺乏方法学和交易机制,项目经济性难以实现。“建议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CCER)市场,发布CCUS方法学,推动CCUS项目尽快纳入我国自愿减排机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南宫NG28官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党组、董事长马永生说南宫NG28官网。
如果说高耗能产业绿色低碳是做“减法”,那么提升碳汇能力则是做“加法”。“林业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双碳’战略的举措之一。”全国代表,荣华控股企业集团、董事长崔荣华表示,林果树种植具备较高的碳汇价值,建议开发“林果树碳汇”方法学,将“林果树碳汇”纳入区域及国家碳汇交易市场,建立“林果树碳汇”交易平台,指导开发各类“林果树碳汇”,为企业碳中和抵消使用。
“中国是一个超过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走大量排放污染物、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低水平粗放式的发展道路,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也不可持续,必须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日前,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十四届全国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表示。
在这过程中,离不开科技创新力量。“我国新能源行业尤其是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要立足自主研发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要创造绿色产品,还要实现绿色制造。”全国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表示。
全国代表,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认为,要鼓励企业加大绿色环保塑料应用比例,建立绿色环保塑料的循环再利用标准和认证体系,鼓励各行业推动绿色环保塑料循环再利用。
“利用戈壁、荒漠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助于生产更多清洁能源,推动绿色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绿色动力。”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投党组、董事长钱智民建议,开展金融、技术、产业等合作南宫NG28官网,探索光伏治沙最优发展模式,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离不开金融机构支持。交通银行加大对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支持力度,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投融资业务快速增长;兴业银行在“降碳减污”和高耗能行业“绿色升级”等重点领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完善绿色金融专业产品体系……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余额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比上年末高5.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01万亿元。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绿色金融发展不均衡,存在薄弱环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类机构支持能力发挥。比如,高耗能行业转型节奏存在不确定性;研发低碳技术时往往伴随着难以预料的风险;有些绿色技术短期缺乏政策环境,市场对可持续的盈利模式缺乏稳定预期。”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建议宏观上勾勒我国碳排放大致路径,微观上公布更新迭代的标杆技术指标,为金融企业评估搁浅风险提供参数来源;发挥好股权投资、保险等非银行机构和非信贷工具作用,支持好绿色新技术发展;根据新技术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帮助新技术形成可持续的新商业模式,使新技术尽快实现进入金融市场化支持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我们将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支持绿色金融工具发展,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助力经济绿色转型,使得我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发布会上表示。